

这个包真的很酷!龙嘴里面是个手机袋,龙身是电脑包,而一些随身的线可以放到翅膀里。如果背着这个包走在大街上,回头率肯定100%。帅!
点击标题可浏览更多内容。






step2:复制图层后,在右侧边栏的下面图层窗口处可以见到2个图层,上面的为背景副本,并且被高亮选择。这时点击图层窗口的“正常”选项,会弹出一个窗口,里面有各种图层的叠加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选项里面选择一种。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选择正片叠加,叠加或者柔光三种方式,具体选择哪一种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怎么样?简单三步就可以令照片焕然一新!
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比起调节亮度/对比度要简单一点,当然你也可以用曲线来调节,不过要比这个复杂一点,对ps新手来说也不太好控制。

起始点是在正门左侧的山麓,我还是第一次从这个位置爬乘鹤。山路比较好走,也不是很陡,但是景色不是很好。走到一个标牌处,实验室的秋对我说他在这个山上种过树(韩国也是有植树节的,每年生命大的学生都来这个山上种树),然后指着标牌旁的树说就是这棵。然后留影纪念。
过了标牌地势开始变陡,视野也变得广阔。远处青山如黛,浮于云中。
到了一个坡顶,便被满山的秋色所吸引,对面就是乘鹤的最高峰。
终于到达顶峰,实验室一行四人在标高处合影留念。后面的就是许愿石堆了,这次又在上面扔了块小石头,希望能够早点回家。
下了山顺着山麓一路东行,漫山都是苇草,暗自后悔,这里就应该是釜山美景之一“乘鹤紫苇”的所在地了,可惜晚来了一个月,如今的苇草已是黄白色,虽也壮观但远不如漫山紫苇来的有气势。虽也照了几张照片,感觉不是很好,也就不献丑了。一路道路平坦,但是yongguri的脚上被鞋子磨了2个水泡,甚是痛苦,大家也就随着她的速度慢慢行进,对于欣赏山间美景倒是再好不过了。
该是进入九德山的地界了吧。林间有条小路,一路蜿蜒。山间景色也是一变,美色随处可拾。拿着相机却不敢狂拍,1GB的SD卡转眼之间就剩下5张的容量,只好降低像素来换取张数。
色彩斑斓。
现在的气温在沈阳也该是深秋的温度了,但是在釜山还可以见到翠绿的枫叶。
据说是yongguri在初中的时候就来临摹的地方。照片没照好,遗憾。枫叶的红不亚于关门山的枫王。万木丛中一点红。
绕过枫树,一个小池塘展现眼前。
在午饭的时间到了东亚大的医学院。享受了一顿颇为不错的午餐。酒足饭饱之后每个人的手里就多了这个东西——1GB的优盘,上面还有东亚大的校徽。不虚此行。
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哪个公司搞的活动。实在对不起。


自从上了大学好像就没在家过过中秋,也就习惯了月圆人不园的日子。今年亦是如此,唯一有点特殊的就是身在韩国。
韩国人也过中秋,只不过另外找了一个名字叫做“秋夕”。众所周知,韩国的文化源自中国,因而许多的礼仪风俗和中国基本一致,但韩国人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自 卑感,不敢正视自己贫瘠的历史与文化,非要弄些东西出来装点门面,以满足因自卑产生的虚荣心,也就是韩国人所谓的民族精神,比如上了世遗的端午节。有些奇 怪,为何韩国人要把中秋改成秋夕,单从文字上考虑中秋和秋夕应该是不同的两个时间段,中秋与初秋、晚秋相对,而夕字则大多表示接近末尾,秋夕就应该是指晚 秋才对。韩国人似乎不是个好学生,有些时候只能抓住表面的东西而体会不到深层的含义,所以会把中国的孝服拿来当作礼服来穿,还美滋滋的说自己是白衣民族。
中秋在中国本应是个重要的节日,但是如今已渐渐淡化,仿佛失去了团圆的意义,倒不如改名为月饼节更实际一些。秋夕在韩国则可以说得上是最重要的节日了,完 全比得上中国的春节。秋夕的时候大家都要赶回老家祭祖,秋夕当天几乎也是停止一切活动,留出时间和家人团聚。学校里面则是学生给导师们准备礼物,通常都是 价格不菲,有些教授也会在过节前发给学生一些“红包”(我们用的是白信封),里面会有10万左右的韩币。
中国应该吸取端午的教训,要异常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财富。现代文化已经没有明显的国别区分,有的只是文字符号的差别。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传统文化的 精髓,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才会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是湮没于完全西化的现代文化之中。(好像若干年前写的作文)。
本来想写写沈药代表团在秋夕期间的活动,开了头就跑题了。下次一定注意。发两张照片以示弥补。



入口,还好,是滚梯,不用劳累了。龙头山,据说是因为山形似龙头,因此得名。
叫做农乐舞,表演形式很自由,一般来说人数不限。有的男舞者(我在表演者当中就发现了2个女舞者)头戴象 帽,帽顶上系一象尾(细长的纹条),舞时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尾绕身旋转,舞姿健美,活泼欢快,节奏由慢转快,渐趋高潮,极富欢乐气息。群舞之后,还有3个 舞者的单独表演,更是精彩,头上象尾更是从2米左右伸长到8米或10米,舞者或坐或卧,时而腾空翻转,头上象尾则不断画出美丽的弧线,精彩至极。场上观众 更是报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表演确实很累,他们很快卸了装扮,看来只好留下一点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