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感受韩国”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感受韩国”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二, 三月 27, 2007

多大浦没云台

难得在周末可以遇到好天气。老婆说我是雲男,果然屡试不爽,每每计划好的出行总是赶上阴天下雨。计划了好久的多大浦之行,终于在这个周末得以实现。
二月底的时候去过一次,那是还能见到成群的大雁从海边滩涂飞往南方,站在海滩上,仰望头顶低飞的大雁,甚至可以听到大雁们翅膀扇动的呼呼声,真的是一种难忘的经历。现在已是春暖花开,估计只有地主鸟海鸥了。
乘了40分钟的车,几个人在日落前赶到了多大浦。海滩不如海云台的好,但左侧有个小岛,右侧远方则是连绵的山脉,几道风景构筑在一起,感觉倒要胜于海云台了。海风很大,但只是在海边20米范围之内,离开海边50米,便丝毫感觉不到风的存在了。有几个人在玩滑翔(不知道确切的名字),经常被海风扯着到处乱跑,还有踢足球的,骑摩托的,遛狗的,谈情说爱的,当然还有象我们这样拍照的。
虽说是晴天,但不够清澈,总有一种雾蒙蒙的感觉,大海也不是蓝色的,而是浑绿的颜色。天空见不到云,到处都是水气。虽说如此,但落日总是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无数次见过,但还是无数次被梦幻般的色彩所吸引,拿着相机疯狂的照着。脑子里不断出现美女在日落中沐浴海风的图画,也许这次我也可以拍出这样的照片,未征得同行的3个美女同意,便把她们当成了模特,不断出现在相机的屏幕之中。
lcd中呈现的图像看起来都符合要求,很是心满意足,搞的唯一色彩一个劲的说自己的相机不好,哪想到高质量的lcd也有不小的副作用,就是会夸大照片真实的感官效果。当我面对电脑上将近200张的照片却发现满意的还不到10张时,真是颓丧到了极点。对不起美女们啊。
发几张还算满意的照片吧。






在韩国丢了一次东西

昨天晚上和秋去老圃洞取东西,乘地铁从1号线一端的倒数第二站下端一直做到另一端的终点,也就是目的地老圃洞,那有个长途汽车站。将近一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本以为是个很大的东西,要不干嘛要两个人来呢,结果是个极轻的纸盒,虽然体积很大(后来才知道,里面只是个文件袋,真是小题大作)。从老圃洞出来,还要在釜山驿停一下,到那再取一件东西。教授今天才从海南回来,就发来两个快件,估计都是些重要东西,所以从老圃洞上车的时候,我对秋说下车的时候别忘了拿箱子,然后就把箱子放到了行李架上。
一路上和秋杂七杂八的聊着,到釜山镇的时候还抬头看了一眼头顶的箱子,然后又聊了两站地,也不知道两个32岁的老男人话怎么这么多,聊着来劲的时候就到了釜山驿,两人急忙下车,谁都没想起头上还有个箱子!
到了釜山驿,离取货的时间还早,便买了两杯咖啡,边喝边聊,突然秋大呼“箱子没拿!”(果然秋比我略年轻一点,记忆恢复的要快一些)。赶紧和小李(实验室的总管)联系,告诉他我们下车的时间,并让小李和地铁办公室联系。刚好到了取快件的时间,两人拿了快件(还是一份文件,早知这样不如一个人来了)一路小跑进了地铁站,目的地是终点新平,期望奇迹在新平出现。
秋看起来很是紧张,这么重要的东西如果丢了,估计教授会吃了他。我到无所谓,一个外国人,而且马上就要回国,倒是秋,刚刚上的博士,还要在实验室里苦熬三年,教授又不是个敞亮的人,要是找不会来,秋死定了,毫无疑问。秋不是第一次在地铁上丢东西了,以前在汉城的时候也有过一次,不过汉城人素质都挺好,东西没人碰,最后还是物归原主。但是对于釜山人,秋没有十足的把握,总是担心会有一些好奇或者贪心的人把箱子拿走,并进一步为自己的未来命运担忧,我只好不停的安慰他,诸如你是个幸运男,箱子很轻不会有人要的等等。过了沙下,秋实在忍不住刚要给小李打电话,小李的电话就到了,天大的喜讯,刚才那班地铁的司机找到了箱子!
来韩国之前听说在韩国会丢东西,所以对韩国人的素质没有很高的期待,但是今天发生的事情却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韩国人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是韩国人的素质真的很高,已经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境界也好,还是韩国人有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应验,怕盒子里面有炸弹、炭疽病菌什么的不敢随便捡东西也好,至少他们做到了“这个东西不是我的,我不能动”,表现了很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物归原主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恐怕可能性更大的是从此天各一方了。

星期六, 三月 24, 2007

冬去春来

去年刚到釜山的时候樱花还没有凋谢,从机场一直到东亚大的校园,到处都可以看到满开的樱花,也许是因为学过几年日语,看到樱花忍不住一阵激动。本以为要在今年3月初就回国的,对樱花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期望,不知是运气好还是不好,归期在无奈之中被延迟了一个月,渺茫的hanami竟成了现实。
因为是暖冬的关系,去年还是在4月份开放的玉兰,在3月初就已是花蕾满树。满开的前一日,盘算着第二天来拍照,结果当夜一阵寒流路过,真是辣手摧花,刚要绽放便香消玉殒,留下满树的枯黄。寒流过后,万物复苏。几天前,山腰处的玉兰、桃花、樱花终于开放,古人教诲“有花堪折直须折”,再加上前些日子的经历,于是撞了个好天,马上拿着相机出去狂拍一气。选了些比较满意的,贴出来让大家砸砖头。















星期二, 三月 20, 2007

햄부대찌개

中午在学生会馆吃的午饭。学生会馆的好处就是每天都有“标本”,门口有个橱窗,里面有当天伙食的真样,所以对我这样的“文盲”是在方便不过的了。今天橱窗里面摆了一个찌개(jige,手头没有相机,只好上网弄了个差不多的),里面有好多的火腿和火腿肠,虽说不是很喜欢猪肉,但在韩国这样一个饭菜虽不清淡但却没有油水的国家,看到肉的出现还是倍感亲切,今天的午饭就是它了。仔细看了下名字,以免买饭票的时候出错,햄부대찌개,貌似第一次遇到,五个字,只认识最后两个찌개。찌개在我的”词典“里面就是汤饭,一大碗浓汤加一碗饭,google了一下有翻译成火锅的,好像不是很准确。国内的火锅在韩国叫做샤브샤브(就是日语的しゃぶしゃぶ,据韩国人说这个发音他们是原创),찌개倒是更像国内的砂锅。
排队的时候随口问了秋,这个햄부대是什么意思?秋是个爱讲故事的人,往饭桌前一座就开始了他的故事。原来有点貌似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话说30年前,在汉城附近有一韩国军队和美军毗邻,想当年韩国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时候,当兵的经常吃不饱肚子,与此相反,美国大兵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有大把大把的火腿,每次饭后都大量剩余,似乎美国大兵不吃剩饭,就把剩余的火腿当做垃圾扔掉了。哈哈,韩国兵一见可是乐坏了,赶紧把美国人垃圾运回来,加了点辣白菜对了点豆芽,估计还放了点大酱,大锅一煮,哎呀,还真是人间美味啊。从此一道经典名菜在韩国小岛流传开来。起个名字就叫做햄부대찌개--火腿部队火锅。(햄,ham,火腿,英语的音译;부대,部队,汉语的音译。这就是号称中华文明的源头、有5000年文化的韩国语言)
话说回来,味道还是不错,比较适合我的口味(我就是爱吃乱炖)。


星期六, 二月 24, 2007

再访水原

坐在车上无事,就记个流水帐好了。
崔邀请我去水原对他的实验室进行个非正式的访问。水原位于首尔附近,属于韩国的京畿地区(在水原还真的看到了京畿旅游巴士),从釜山到水原坐火车(韩国的火车几乎都已经电气化,似乎称之为电车更合适些)大约需要4个小时,为了能在当天赶回,又要避免我这个韩国文盲中间倒车的麻烦,只好乘坐当天第一班开往首尔的直达电车saemaul号。早上5点起床,简单梳洗就启程出发,操着让韩国人迷惑的韩国语,叫了辆出租车直奔釜山站。从釜山到汉城可以乘坐ktx和saemaul两种电车,ktx相当于国内的特快,而saemaul好像只是普快,水原虽然是首尔边上的一个大城市,但是ktx还是不屑一顾,所以我之能选择速度较慢且可供选择时间不多的saemaul了。
韩国人的整体教育水平很高,大多数的韩国人都会讲几句英语,而且韩国的旅游业很发达,导致英语在服务行业比较普及。至少售票的这位小姐英语貌似不错,我说的她都能听懂,顺利买到了今天的往返车票,乘坐最早一班六点零五的saemaul去水原,返程则是订了下午5点48的saemaul。上次早起还是和秋一起去钓鱼,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本来带了电脑打算在车上看看文献,结果一路昏睡直到目的地。
崔的同事开车来接,10点40左右到了他工作的地方,韩国农科院RDA(到现在还没弄明白RDA是个什么地方,但是好像和韩国的新农村建设大有关系)。RDA虽然是研究单位,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好像韩国的公务员和国内的差不多,办事不求效率,按照崔的话说:“公务员just is 公务员”(注:此处为韩国语发音),试验台不少,就是貌似没人工作。崔的办公室环境不错,宽敞明亮,桌上是RDA为他新买的Samsung电脑。这的工作环境也要比东亚大的实验室好多了,每天不必起早贪晚,如果贪晚则属于加班,政府需要付费,每天午饭过后也不必自己动手冲咖啡,office里面有个阿祖玛会把咖啡或者绿茶泡好端到你的办公室里。崔终于脱离苦海了!和崔楼上楼下的跑了几趟,头头脑脑拜访个遍,6年前崔老师在这里工作过1年,所以提起崔老师还有很多人知道。中午是崔所在group的头安排的,吃的也是韩食,味道不错,里面有道菜居然还是小时候家里常做的小豆腐。
下午崔安排去了韩国民俗村,因为时间很紧,崔的同事兼校友兼前辈Dr.金自告奋勇开车带我们过去。Dr.金在上次来水原开学会的时候就见到过,当时他在照顾一群五颜六色的蚕,这些蚕吃了带颜色的饲料,身体也变成了饲料的颜色,更为奇妙的是它们吐出来的丝居然也是饲料的颜色。Dr.金长了一张憨厚的农民的脸,见过之后绝对难以忘怀(崔的评语),第一次的时候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是觉着长相奇特,今天的一番接触却让我感觉是个热心的人。(车内电视屏幕显示267.2km/h,什么时候俺回家的火车能有这样的速度?)。去年夏天的时候曾和老婆去过济州岛,那也有个民俗村,据说是大长今的拍摄地,所以对这次的参观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只是不想辜负朋友的一番好心,也就没有拒绝。民俗村的基本结构和济州岛的类似,没有什么新意,但是有条小河倒是景致怡人,有些江南的味道。里面有两个东西倒是让我觉着此行不虚,一是有个50左右的老人表演的走“钢丝”(实际上是根粗绳),手里拿把扇子来调解平衡,他不是在绳子上简单的行走,而是呈半蹲状以脚踝的力量做绳子上行走,很是历害,另一个就是马术表演。5个帅哥骑着韩国地产的矮种马在一个直径10米左右的园形场地内做各种马术表演,马上倒立,马上取物,骑射表演等等,还不时的发出整齐的呼喊声,真的非常精彩。如果有去水原的朋友,韩国民俗村是个不错的选择。
听了崔的建议把返程的车票改到了晚上8点46,坐ktx回釜山,这样就需要去gwangmyeong坐车。Dr.金向我充分展现了他的热心,要在晚饭后开车送我去gwangmyeong。晚饭是和崔的家人一同吃的,吃的是烤肉,而且是有名的济州猪,韩国的烤猪肉真的是不错,连我这不喜猪肉的人都不免垂涎三尺。7点30,Dr.金开车来接我,饭前的时候听崔说Dr.金的家里出了些事情,岳母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他们一家也要于当晚返回釜山,但是是坐晚上10点的电车。从水原到gwangmyeong要30分钟的车程,他送了我之后还要回水原接他的老婆和3个孩子,并再次开车到gwangmyeong,所以时间很是紧迫。gwangmyeong站他也没有去过,好在车上有个gps导航器,只需输人目的地,然后按照地图走就可以了,我对这个导航器羡慕不已(俺是路痴)。只见Dr.金快速的输人了gwangmyeong站的字样,然后确认了一下,便载着我和崔出发了。这一路是荆棘密布啊,赶上下班,又赶上周末,一路塞车,虽然心理着急也没有办法,好不容易捱到了gwangmyeong,距离开车还剩下10分钟的时间。Dr.金是一路狂飙就是不见车站的踪影,在一十字路口,Dr.金突然醒悟,莫非地图指示错误?于是又重新查询了一下,果然,第一次输入的确实是gwangmyeong站,不过此站非彼站,此站是地铁站!OMD啊,在加油站重新问了路,原路返回到一个岔道口,又向另外一个方向开了5分钟,终于在车开后10分钟的时候赶到了gwangmyeong站。没办法只好再次改票,坐晚上10点的ktx。正常改票不需要手续费,完全是免费操作,但是象这种情况,因为顾客的原因错过车次,虽也可改票但要交20%的手续费。
一番周折之后终于坐在了时速260km的高速列车上。

星期六, 二月 10, 2007

洛东江口

总想沿着洛东江一直走到入海口,上周日的时候终于实践了一次,从下午3点沿着洛东江东岸从乙淑岛一路暴走,晚上7点时分到达多大浦。不过一路有老婆相伴,并常常有美景凸现,到也不觉劳累。
前文说过在洛东江边有一牌匾,标明此地为韩国天然纪念物(这个词还是在日本的时候首次听说,又在韩国见到,不知发明者是日本还是韩国,不过应以前者的可能性为大)。

岸边有很多的海鸥和野鸭,还有鸳鸯,晒着太阳,吃着下午茶。河堤是白色的石头堆砌而成,靠近河岸的石头则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和水草,还有一些散乱的黑色石头泡在临近岸边的河水里,水岸交接的地方停满了白色的海鸥。









天地一沙鸥:孤独还是脱俗?



日落余辉映照着静静的河面,绚烂的霞光在天地间慢慢的扩展、收缩直至消失。





星期一, 一月 15, 2007

乙淑岛

拉开宿舍的窗帘就可以看到山脚下扇形的洛东江口,和处于其中的乙淑岛。
洛东江号称韩国第二大河,在韩国的第二大城市釜山入海,江的规模不算小,临近入海口处的水面宽度大概和松花江哈尔滨段的宽度相当。洛东江已经是韩国的自然文化财,在江边有块牌子用中日英三种语言介绍了洛东江的概括,可惜未留照片,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去一次江边了。
位于入海口内的乙淑岛是个著名的候鸟聚集地,可想而知该岛的自然环境应该非常优越,因此在该岛依靠候鸟聚集地处建立了一个公园——乙淑岛公园,可供市民休息、游玩,里面还有一些科研性质的建筑,所以也兼有教育学习的功能。
去年的深秋,一个人背着相机从学校一路步行走到乙淑岛,想去看看大片的候鸟是什么感觉。从洛东江的东岸上了跨江大桥,桥下桥上飞的都是海鸥,还有几只野鸭在江水里面游来游去,拿着自己的相机一路走一路拍,临近桥的终点发现有夫妇二人,架了个佳能的单反,用个巨大的望远镜头,在拍海鸥。梦想中的大炮啊,等俺有钱了一定买一个,每天扛着去偷拍!
公园里面人很多,而且不用买门票,园内草坪也是随便踩踏,不想国内到处都立个牌子——“禁止入内”。试图向候鸟去行进,但是唯一的入口处立了牌子,看不懂写的什么,但是在牌子前面横了一个路障,这个俺懂就是不让进啊,看来一会出去的时候要好好看看海鸥了,估计这是俺能够见到的最多的候鸟了。
乙淑岛的西岸好像不属于公园的范围,路都是“渔民”们踩出来的。到处是金黄色的芦苇,如果在9月末来这里的话一定非常漂亮,湛蓝的天空下大片的苇荡随风而动,偶尔会有白色的海鸥点缀期间,该是很美的一副图画。沿着河岸有许多“渔民”,忙碌的甩着鱼竿,也不知道是不是都象俺一样,每次钓鱼都变成了体育活动,只是锻炼了胳膊,却不能给自己的肚子的赚点可口的食物。
临走时看到了语文课本上描述的时而排成大字时而排成一字的南飞大雁,当它们再回来时我应该在自家的窗户旁晒太阳了吧。













星期四, 一月 04, 2007

釜山的焰火晚会

开始写回忆录了。
去年的11月10日,在釜山的广安里有个大型的焰火晚会,当天下午才得到消息,匆匆赶回宿舍给相机充好电,晚饭过后就一个人背着三脚架拿着相机奔赴现场。
这次是第二届釜山焰火晚会,第一届是为了庆祝釜山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并以此为契机,把这个活动搞成了釜山的一个节日,以后每年都会举行。
晚会的地点是在广安里,那有座跨海大桥,早就看过它的照片,在夜晚的灯光下非常漂亮,一直想去拍它的夜景,这次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会场上到处都是人,不过还是在正对大桥的位置上找到了一个地方,架好了设备。桥下是烟花的施放地,试拍了几张大桥的照片,估计一下烟花的位置和高度,把相机镜头、焦距以及快门时间都设置妥当,就剩下等待了。
晚7点晚会准时开始,和国内一样,是到会嘉宾介绍,领导致辞一系列繁文缛节之后,第一枚礼花终于绽开。
前年的时候在横浜也看过一次焰火晚会,同样是在海边举行,但是与韩国的相比略显逊色。釜山的焰火晚会有激光背景,有与焰火相互配合的背景音乐,整体感觉非常的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人的素质:会有人在会场里面串来串去,即便这里已经没有下脚的地方,结束之后满地的狼藉,很多人扔了垃圾就走,也许韩国人觉着自己很文明很礼貌,但是装出来的早晚会有露馅的地方。
闲话少说,上了几张照片是自己觉着还比较满意的,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张是ps的,因为离的太近,没办法把桥和烟花都收到镜头里。

广安大桥

花火
















来之前,在网上查了一些有关焰火摄影的技术,所以这次出片的成功率还是较高的,有点体会:
1. 相机一定要有手动功能,有些数码带有焰火模式的也可以,但是如果想拍出特别一点的照片,还是推荐带有手动功能的相机。
2. 三脚架是必须的,即便是有超级防抖功能的相机也不如三脚架稳当。
3. 最好使用快门线,我的FZ30本身有防抖功能,而且我也使用了三脚架,但是有些照片还是抖了,手按快门的时候始终是要加力的,如果曝光时间比较长,难免不会出现抖动现象,使用快门线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4. 如果地形较熟,就不必早去会场,否则还是早点过去的好,熟悉地形,选择距离和高度合适并且没有阻碍的位置,这样在拍摄的时候会把烟花连同地面建筑一起收到镜头之中。只有烟花而没有地面建筑的照片,其感染力大大降低。(所以我才ps了一个)
5. 网上关于烟花摄影的技术指南,很有用的,给些连接以便学习。
http://www.eyeyeye.net/Knowledge/Knowledge_Info.cfm?ID=420
http://dc.yesky.com/dclearn/25/2288025.shtml